黑龙江高考大改革!具体变化 选科要点 帮您一文读懂

时间:2021-09-20作者:文章来源:学生处浏览:10

重磅!高考改革来啦!

黑龙江本届高一正式进入新高考模式!

915日,省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我省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正式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我省高考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外语听力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在今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现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解宗军进行了介绍。

一是在制度设计上,科学制定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招生录取方式和监督管理机制,以考试和招生改革,倒逼高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考试和招生改革,撬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目的就是通过高考改革,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在考试科目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取消文理分科,突出自主选择。

在考试科目选择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采用“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为必考;

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首先选择一门参加考试;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科目中,再选择两门参加考试。

这样,考生可以有12种选考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也提升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实现了学生兴趣爱好、高校选材的有机统一。

三是在考核评价上,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分数至上,推进素质教育。

组织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组织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个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14门课程,学生要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全面均衡发展,考试成绩既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组考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高考的考试科目均为全国统考,改革后,必考的3科全国统考,选考的6科全省统考,体现地方特色。

四是在录取模式上,采用“两依据一参考”,分类考试招生,科学选拨人才。

高校招生录取时,依据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选拔方式,实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等多元招生录取方式,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同类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招生考试方式科学选材、育才。

可以说,此次黑龙江省高考综合改革,是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改革,更是一项涉及“教学、考试、招生、育人”的全链条的系统改革。

据了解,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确定上海、浙江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多轮建设,我省于2020年通过了教育部实地评估,被中央确定为第四批试点省份,在2021年全省高一秋季学期正式启动新高考。而在此前,已经有很多省份已经启动了新高考的改革。

不过突逢改革,相信此时此刻,很多家长和同学都还没怎么弄明白这个新高考模式。

接下来,借着其他省份的经验,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高考改革那些事儿。

以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的湖北省为例:总分共计750分。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总计450分(原始分计入在内)。

物理、历史二选一,各科满分100分(原始分计入在内)。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选二,各科满分100分(等级分计入在内)。再选科目依据公式采用等级赋分形式,使用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

1.等级赋分:将每门选择考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5个等级,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根据转换公式计算,四舍五入得到考生转换后的等级分。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的赋分起点,满分100分。

2.等级比例与赋分区间:

 “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地位,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 12 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 2 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 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 1 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们在高一选科时开始就要考虑专业和就业的相关问题。这种由以前“文理分科”学科成绩为导向的选科方式向就业专业导向的模式转变,要求学生和家长调整思路,应对新的挑战。

例如:如果学生想要本科学习建筑类,三科中至少是“物理+地理”组合,才更利于志愿报考,也更利于本科专业课程的衔接;如果学生想要报考医学类专业,三科最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才能保证报考时不受到选考科目的限制。

因此,这一思维方式的改变更促进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课程与职业体验课程的推进,江浙地区诸多中学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当然,就业专业的选择也有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例如家长的期许,家庭情况的限制等等,但应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选择权。

 “文理分科”时代选科的基本原则是主观上的“兴趣”、“就业”+客观上的“成绩”,而新高考模式的到来,使得“就业”这个因素又丰富了内涵,更加强调“就业专业的学科限制”。

据教育部相关文件中的信息,教育部为2021年入学的新高考省份高一新生设置了本科科目的选考要求指引,其中绝大多数的专业要求首选物理,仅有少数专业要求首选历史。此外,部分专业要求,再选科目中选择化学或选择政治,方可报考。

以本科专业目录中“理学类”下设的“海洋科学类”专业为例,有意报考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等海洋科学类专业的考生,需满足首选科目选择物理,再选科目中选择化学及其他任意一门学科,方可在志愿填报中报考此类专业。

单科特性解读&12种选科组合分析

选考科目与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下面大致列举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供考生做选科参考。

物 理

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很重要。

生 物

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化 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有助于锻炼考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在今后繁杂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

历史是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由于是首选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同学都会选择这个科目。

地 理

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政 治

政治学科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正因为这样,它每年试题变化大,所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会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关键是没有把握,浮动可能会较大。导致选考的人数相对较少。但政治是大学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选考,造成长时间的知识断档,对今后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响的。

首选科目为物理的6个组合特点

物理组特点

 ①主要以报考理工科专业为主,文科类专业相对较少;

 ②物理组可报的专业范围一般都很大,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对物理学科不讨厌的话,物理组是不错的选择;

 ③一般来说,物理组在高校招录人数多,高中开设的班级也多一些。

01 物化政

优势:

1、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

2、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政治,有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如果高中阶段未选择学习政治,会存在2年左右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

劣势:

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

这个组合中三门学科所需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

三门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所以选择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不具备这种特点的考生,一点要慎选。

02 物化生

优势 :

1、明显的理科组合,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

2、学习时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紧密。

劣势:

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物化生这个组合可以说是纯理科组合了,一般理科很强的学生都会直接选择这个组合,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违背了新课改全面发展的理念,但是新高考选科还是要以学生的个人意愿为先,按照兴趣爱好为准。

一般选择物化生的学生,要么是理科特别好的,要么是文科特别差的。大家都知道新高考采用的是赋分制,如果物化生成绩一般的学生选择这三科,遇到理科学霸是很不占优势的,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03 物化地

优势:

1、明显的理科组合,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

2、学习时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密。

劣势:

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同时,这个组合也存在着挑战: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04 物生政

该组合的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2%

这种组合虽然有一些专业不能报考,但是竞争压力会小一些,反而会赢得很多优势。比如,学了物理这科,很多名牌大学都可以报考,因为一些好大学都对物理这科有限制,不学物理就会失去很多考名校的机会。而选考政治这科,很多文科性质的专业又都可以去学了,大大放宽了限制,而且生物这科相对不怎么难,所以高考还是很占优势的。

与物理和化学相比,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多而零碎,许多数据都是由实验得出,需要擅长归纳和记忆。所以该组合适合物理成绩有优势,擅长逻辑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强,虽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05 物生地

这个组合的可报专业比例为92%左右。

高中选考科目中最难的科目是哪一科?说是物理,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反驳;高中选考科目第二难的是哪门学科?如果说是化学,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争议,这个真的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化学还是比生物和地理难学难考的。

从总体难度上来说,生物和地理是属于偏“中性”的学科,既需要文科生的记忆,又需要理科生理解,正因为如此,二者学习的深度和考试的难度都不是很大,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06 物政地

选择物理+政治+地理这个组合的特点很明显:喜欢物理但特别不喜欢生化的无奈之举。可报专业比例在92%左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中不断切换;

另一方面,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选择这个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少,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

其次,由于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所以,这个组合最具挑战性。

首选科目为历史的6个组合特点

历史组特点

 ①主要以报考偏文专业为主,少量理工科专业可选;

 ②可报考专业范围相对较窄。报考历史组的同学最好能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为人文社科类;

 ③相比物理,历史学习容易一些,是擅长记忆背诵的学生能发挥优势的学科。

选科组合各有利弊,没有“最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佳选择。

07 史政地

最传统的文科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为58%左右。

历史+政治+地理,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从学习难度来看,这个组合相对更轻松。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选择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因此,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

这种组合更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或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气象、地图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酒店管理、旅游、地质勘探、资源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等门类和专业的学生。

08 史政化/史政生

 “历史+政治+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5%左右。

 “历史+政治+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58%左右。

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而在学习化学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能力强,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09 史地化/史地生

 “历史+地理+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 65%左右。

 “历史+地理+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 58%左右。

这两个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选择该组合的应该慎重决定。

10 史化生

该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为 65%左右,更适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化学、生物成绩相对有优势的学生。

如果将来想要学习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生产类、生命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也适合选择该组合。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12个选科组合都有了大概了解。那我们又该如何选科呢?

选科原则

01

赋分最大化原则

新高考的投档录取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分数优先。因此,选科的第一原则,是所选科目要做到赋分的最大化。

由于赋分取决于名次百分比,而且名次百分比不随着选科人数的多少而变化,所以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科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各科当中名次比较好的科目。

02

专业报考的需求原则

由于选科影响专业填报,所以一定要考虑专业报考需求。专业选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大学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未来专业和职业的考虑。

03

个人兴趣原则

不感兴趣的学科,难以投入精力和时间去钻研。从未来大学专业来说,感兴趣的学科也更容易匹配相应的专业;反之,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使选了也不利于自己填报专业,反而缩小了专业选择的范围。

最后,建议各位同学要好好了解下这12种组合的优劣,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情况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在高一这一年确定自己想选的科目,有的学校会在高一上学期结束就进行预选,大家一定要提早了解。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高一努力学习,根据每次的考试判断出自己在哪个科目中比较擅长,也能更加清楚自己在新高考中选择什么样的科目。

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及《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

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219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2019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发〔20161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出发,统筹推进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的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稳步扩大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规模,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选拔方式。到2024年,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也称等级性考试,以下统称选择性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1.合格性考试。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

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考试科目。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14门。

考试组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9门科目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由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原则上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分散在高中三年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5门科目考试,由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报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考生,可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成绩须达到相应标准。

成绩呈现。全省统一组织的合格性考试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考生参加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时,由省招生考试院向招生院校提供合格性考试成绩,供招生院校录取时参考使用。未合格的科目可以继续报名,合格的科目不得再报考。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

2.选择性考试。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生仅限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符合教育部和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高中阶段其他学校毕业生和同等学力社会人员参加选择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生同时进行。

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考生以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等为主要依据,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考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考试组织。每年组织1次,全省统一组织、统一命题,在全国统一高考结束后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成绩呈现。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成绩采用原始分呈现,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再选科目成绩按照规则转换成等级分呈现,成绩当年有效。具体转换规则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

保障机制。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当再选科目中某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等因素予以确定。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

(二)深化统一高考改革。

1.全国统考科目。从2024年起,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

2.成绩构成。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每门均为150分。外语科目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3.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在黑龙江省招生的普通高校要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及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分专业(类)科学合理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4.改进招生录取方式。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依据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不同,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自2024年起,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适当增加平行志愿填报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志愿选择和录取机会。

(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改革。

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进一步改革完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政策,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选拔方式,稳步扩大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规模,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1.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每年3月进行,主要面向普通高中学生。招生院校结合考生报名和招生计划情况,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试或面试。招生院校可直接使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也可参考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面试情况等进行择优录取。

2.职业教育春季高考。每年5月进行,主要面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生,以及社会人员。从2024年开始,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调整为全省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并逐步增加本科高校招生计划,招生院校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国高校。全省统一组织文化课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其中,文化课考试科目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的必修内容,由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测试由省招生考试院主办,具体由牵头院校组织实施,可根据需要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高中学校在组织实施评价过程中,要完善评价内容,重点考查、如实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统一使用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严格评价程序,在对学生评价材料进行整理遴选、公示审核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我省招生的高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考综合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科学选才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改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确保改革平稳落地。要举全省之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及时解决高考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改革方案。各级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完善招生考试领导体制和管理方式,确保考试安全和综合改革稳妥推进。

(二)加强条件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为高考综合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公安、保密等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全力支持高考综合改革。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解决学校实施选科选考和走班教学可能出现的师资、教室、场馆、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短缺问题。要切实加强招生考试机构和招考队伍建设,健全命题教师和命题工作激励机制,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管理平台、命题中心建设和招生考试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改革过程监测和创新研究,确保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需要。

(三)加强协同推进。制定出台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高中学校全面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高中学校要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加强教学组织管理,确保正常教学秩序。普通高校要以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四)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诚信教育,加强社会监督,确保考试招生组织实施的公平、公正、公开。加大改革方案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政策解读和培训,增强改革意识,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