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喆,男,中共预备党员,山东青岛人,现就读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科技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班,曾任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现任班级班长、学院第二课堂服务中心副主任。热心奉献,甘当社会责任传导者——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己任,胸怀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自2017年步入大学开始,他不断穿梭在奉献与服务的路上。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入党后他依旧保持优良的作风,严格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于志愿公益活动,他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克己奉公,热心公益,忠诚志愿。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利用寒假,响应团组织号召,开展“情暖童心”关注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简单而又平凡,平凡而又快乐,淳朴天真的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带给他感动。他曾说:印象最深的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小课堂上,作为老师,看着台下的他们认真与渴望的眼神,听着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歌唱祖国,将爱国之心传递,感到十分的满足和欣慰。这次的实践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是不同于日常课堂中的知识与感悟,留下的是宝贵而难忘的回忆,那些最纯洁美好的心灵是本次志愿活动中最珍贵的礼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20年初始,面对严酷的新冠疫情,他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家乡疫情防控工作,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到疫情防控中心报到。尽自己所能,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自从来到值班地点,他就主动履行志愿者工作,要求到最艰苦的岗位—小区出入口站岗值班,他认真学习各级机关相关文件及会议要求,了解管控要求,熟悉工作流程。每天在寒风中几个小时的岗位值守中,他始终笑脸相迎,即便是面对不友好的行为也依旧如此,不厌其烦的践行志愿者的本职工作。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自己十分愿意为家乡抗击疫情出份力!他以自身的使命担当,负重致远地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进入八一农大后,他依旧穿梭于志愿与服务的奉献中,2021年寒假,新冠疫情防控依旧在继续,他再一次加入当地疫情防控中心开展志愿活动,线上他协助防控中心做好人员信息采集、接听市民电话讲解防疫政策,线下协助各社区推进核酸检测及防控措施的具体实施、防疫公文的编排归档等工作。他还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向居民宣传防护知识,讲明形势和政策,劝阻居民尽量居家少出门,做好自我防护。他总说当疫情再次出现时,作为一名青年,自己深知“随叫随到”既是我们面对疫情的态度,更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有力见证!因此在回到家乡后,就火速加入到防疫工作中,为家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今年是他参与疫情防控的第二个年头,在疫情的磨砺与学习生活的考验下,他表示当自己再一次走上疫情防控的工作岗位时,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内心也更加坚定。
2021年暑假,他带头组建“微光之星”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同时注册2021年“走近千村观察,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团队,深入寻访与实践,就乡村文化、乡村生活生态空间、乡村生态环境、乡村产业等方面开展重点调研,提出帮扶计划、问题所在、解决措施,真正做到积极建言献策。恰逢建党百年,他在多个社区及单位广泛开展以“传承百年光辉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文娱活动、党史讲述等活动,传播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精神力量。因突出事迹被推荐参选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优秀个人奖和当地“道德模范”评选。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马拉松大赛宣传环保理念,前往敬老院、孤儿院关心弱势群体等各项公益活动,在黑龙江志愿服务平台参与活动247次,服务时间累计已达152时。在志愿服务方面先后荣获”齐齐哈尔市五四“优秀青年志愿者”、两次黑龙江省优秀志愿者“银奖”及一次“金奖”、中国绿色博览会“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多项市级以上荣誉。近年来他荣获校级以上荣誉共计50余项,以实际行动彰显当代大学生积极的一面。
他表示:人的成长,就像盖楼一样,地基非常重要,地基不稳,楼盖得越高塌得越快。基层志愿服务永远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投身实践,充分利用基层的平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自身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做志愿服务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感谢服务道路上所有人的支持与鼓励,给予志在从事基层工作的自己一个机会,能够提前了解基层工作、提升工作技能。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实践到生活中去,有了诸多志愿服务的经历,相信未来的工作中自己可以学以致用、锐意进取,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自己会带着信仰与力量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建功立业,让青春理想更加斑斓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