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放假第一天回家,你会看见热情的老妈
当你放假三天了在家,你会看见平静的老妈
当你放假五天了在家,你会看见恐怖的老妈
当你放假第N天在家,你会看见暴躁的老妈
大学生正处于分离个体化的阶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父母存在巨大差距,同学们已居家隔离月余,家庭中的代际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半年不见的思念被相看两厌取代,加之,目前仍不能出门,受限于狭小空间之内,同学们心情烦躁,焦虑,那同学们应如何与父母相处,避免冲突的发生呢?
心理中心阿茹娜老师告诉你:
当你和父母闹矛盾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非暴力沟通”吧。
《非暴力沟通》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他是沟通领域的一位大家,他不仅在非暴力沟通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更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荣获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他在这本书中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建议、安慰、同情、回忆等行为,看似对倾诉者的话作出了回应,实则会妨碍沟通,因为这更像是在诊断人,而不是倾听。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当我们在家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这样会让我们所面对的矛盾更加激烈。
有时,他人表达的方式并不那么友好,可能呈现出来的是责怪,甚至责骂,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请求和需要,而不要被情绪所左右。跳出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而去注意别人的需要,我们会发现,他不高兴仅仅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通过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
(1)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如因早上不起床、无节制使用手机而被父母唠叨。
(2)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被父母唠叨后感觉很烦躁,很气愤。
(3)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作为成年子女,因玩手机、不起床等事情唠叨。自身独立,被他人尊重的内心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例如:在和父母关于玩手机的分歧中,可以表达对于玩手机,我是有自制力和原则的,请您们放心。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方面:关切地倾听
(1)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当父母表达了他们对我们的强烈情绪和不满后,我们可以尝试着更好地理解父母背后的需要,心理学上叫做同理心,即换位思考、共情;我们要体会父母的感受。他们可能是希望得到我们的尊重;希望和我们更亲近;当父母感知到他们被理解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会平复下来,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冲突。
(2)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们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你的请求是什么。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另外倾听也很重要,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此外
心理老师还提出了居家生活避免挨骂指南
早睡早起身体好
学习使我快乐
勤勤恳恳做家务
运动健身不可少
琴棋书画蒸炒烹炸
我妈开心,全家开心
|
如果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
人生是这样的
而再假设我们的父母平均五十岁的话
他们的人生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天天见面
你能陪伴父母的时间是这样的
你们一个月见两次面
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是这样的
但假如你们一年见一次面
就会是这样
2020年才刚开始
仿佛全世界都在提醒我们学会珍惜
保护自己 保护家人
期待春暖花开 重聚美丽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