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高校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的基础,是重要的精神财富,是高校发展的生命源泉、不竭动力。简而言之,学风是学生学习的风气,而学风建设则是围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涵盖了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项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联系的长期工作。2014年,我校全面推进“育人质量工程”建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学风建设大排查、大整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学风建设大排查、大整顿活动
活动共分为宣传动员、查摆分析、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处分别参加三个学院的座谈会,全校各班级共组织主题班会700余场,召开党员、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预警学生等各类学生群体座谈会60余场,发放《学风建设调查问卷》4000余份,共整理出与学风建设相关意见14条,分为课堂、寝室、请销假制度、学生活动、课程设置等六大方面内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处通过开展替课问题专项整治、修订《本科学生请销假管理制度》、表彰优秀班级和科研团队、开展考前诚信教育等十余项工作,全面开展学风建设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做好班级目标管理工作
学生处通过建立班级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对各班级12项指标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形成《2013—2014年度班级目标管理总结分析报告》,通过两学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可知5个学院的不及格率、违纪率、留级人数明显降低。通过举行班级文化节、班歌大赛、成立班级帮扶小组等30余项班级建设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班级文化氛围。同时,在我校承办的全省学生工作会议中,以《本科生班级目标管理体系建设》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在全省范围内展示了我校班级目标管理的建设成果。
三、抓好典型引领促进学风建设
启动“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历经三个月的时间评选出10名优秀学生代表,在学生中间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年荣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省市级以上集体奖励70余项,省级“三好学生”等个人奖励600余人次,获奖的层次和人数逐年提升。在全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道德模范人物(群体)表彰中,王明记同学荣获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生命学院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团荣获我校首个道德模范群体荣誉称号。在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李诗琰同学荣获全国唯一特别奖,她的事迹相继在《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进行了报道。
四、修订我校奖助学金评选体系
2014年,修订了我校实施多年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奖助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奖助学金总额由890余万元减少至680余万元,受奖面由100%缩减至30%,优化奖励比例,加大奖励额度。一等专业奖学金由200元增至2000元,单项奖由50元增至500元,新设立了优秀团队奖学金、优秀寝室奖学金等三项集体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到5000元,充分用好奖助学这个指挥棒,发挥奖助学在学风建设中的激励作用。
五、充分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
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努力探索运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学风建设的网络新渠道,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微博建设中,确定校、院、班级共青团网路宣传员612名;在全省高校微博排名第4名,在团省委微博评比中获奖30余项。在微信建设中,在全省率先开通八一农大公共主页本科学生工作微信平台,关注人数已突破15000人,形成了“周一至周五图文推送,周六、日语音推送”的全年发布消息模式。平台积极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合作,成为宣传展示我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线上话题互动、主题研讨、榜样展示等模块和形式,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和互动氛围,反映出了线上活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社会实践及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校团委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社会实践工作实现历史突破。实践中,共组建12支省级以上重点团队、231支校级重点团队,共有3223人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139场,培训人数4500余人次,捐款捐物(价值)52800元。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年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43项,获奖学生439人次,与2013年相比,奖项数增加了79%,获奖人次翻倍。荣获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总决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0余项,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受到肯定。
七、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全年开展“百日新行动”、“温暖毕业季”、“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等200余场次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辩论赛、主持人大赛、致远讲坛、“悦读至上”读书分享会等50余场次人文类活动,提升校园的文化气息。2014毕业音乐MV《时间都去哪儿了》被优酷官方推荐,同时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黑龙江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影片在师生中广泛转载,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珍惜大学生活。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全校共有学生社团111个,注册人数532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6.5%,新增学习型、研究型社团10个,绿谷之星环保协会、凌智桌游社等社团通过参加各类大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014年,校院两级社团共获得国家、省级比赛奖励20余项,受表彰100余人次。学生参与热情,奖项取得层次与数量均较去年有所提高,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八、各学院形成一系列好的做法
农学院、食品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在学生花名册中,将照片与学生信息统一制作,发给各班任课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师考勤的准确率,有效降低“替课”现象的发生。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实行学生寝室导师制、学长辅导员制,在高年级中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低年级的学生导师和助理辅导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济管理学院注重前期调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会计学院在学业预警中开展“辅导员加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侧重于学习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人文学院开展寻找“最美学霸”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最美学霸,发挥榜样的力量。信息技术学院、理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打通课内课外两个平台,使学生课外科技实践结合企业研发方向,直接对接课堂教学内容。应用技术学院针对学院生源特点,主要是文字功底薄弱的情况,试开语文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反应良好。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任重而道远,要切实增强学风建设的成效,需要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营造建设优良学风的浓郁氛围。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2014年10月14日
最后更新 (2015-10-15 08:55)